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数据治理 >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5-04-12 23:30   浏览次数:次   作者:admin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据资产已成为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资产,其影响力日益凸显。本文主要分析梳理了数据资产管理现状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在数据资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通过研究数据资产的优化配置、科学使用、安全管理、积极入账等管理步骤,提出了明确资产范畴、组织摸底核查、明确职责分工、出台管理办法、规范管理步骤、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统筹管理等创新做法,旨在促进数据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关键词数据资产;数据资产管理;管理体系构建

 

一、数据资产管理现状

党中央与国务院对数字中国建设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与战略部署。数据资产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元素,正逐步成为快速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资源。社会公众也愈发认识到数据资产的重要性,对其关注度不断提高。

为了有效管理和强化数据资产,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特别是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确了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具体要求,并为数据产业成长、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据治理体系健全提供了方向性指引。2023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从制度层面为数据资产管理提供了坚实支撑。这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为数据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运营、统一化标准及效能提升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各地纷纷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数据资产管理做法。一些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数据资产管理政策和措施。例如,浙江省和湖南省相继发布了关于数据资产管理的文件、工作指南和相关政策方案等,进一步推进了地方单位对数据资产管理的全面性与标准化。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提高数据资产的价值和效益。例如,部分城市正着手构建数据资产交易平台,旨在加速数据资产的流通与交易进程,从而推动数据资产的优化配置、高效应用;一些地区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推动数据资产的创新应用和发展。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

1.概念模糊不清

目前数据、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的概念尚不明确。数据是指以电子或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数据资源是指具有使用价值的数据,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新型资源。数据资产是指由组织或个人拥有或控制的,以物理或电子的方式记录的,未来能够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具备可加工性、形式多样性、多次衍生性、可共享性、稀缺性、依托性、价值易变性等特性。

数据资产概念的模糊主要归因于其服务潜能或经济收益实现的不确定性。数据资产的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在于其分析和应用能力,但这种服务或利益往往难以直观体现,导致对其认识不清。此外,随着数据资产的政策发布,数据资产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数据资产的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仍然难以确定,使得这一概念更加模糊。

 

2.基础管理不牢

(1)底数不清。许多单位对单位内容数据资产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导致数据资产的具体数量、种类和质量等信息不明确。

(2)未建立卡片。在财务管理范畴内,固定资产卡片扮演着记录资产详尽信息的核心角色。相比之下,数据资产管理领域尚未广泛采纳类似的卡片式管理制度。

(3)未登记入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角度出发,若不及时将数据资产纳入会计账簿进行登记,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完整的情况,导致无法全面且准确地展现单位资产全貌及运营实际状况。

 

3.管理体系不健全

不同单位数据资产管理情况各不相同,当前主要是对数据资产的确认、入账尚不明确,导致一些使用与管理问题,也可能伴随出现单位未能充分发挥数据资产价值、数据资产流失等问题。

(1)职责不够明确。当前部分部门内部数据处于分散管理,数据资源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各单位职责存在交叉,出现数据存储部门与实际业务应用部门对数据的管理重叠,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因缺少统一的数据平台,导致数据归集困难、对部分核心数据掌握不完整等,以及缺乏专职数据资产管理人员、数据资产业务基础薄弱等情况。

(2)管理方法不明确。个别单位缺少数据资产管理的理念与举措,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对具体的管理方法或者步骤不明确,出现管理路径不清晰的情况,导致数据管理差异明显。

 

三、创新做法

1.全面开展调研,摸清现状情况

开展数据资产管理专项体系构建研究,深入梳理单位内部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的应用情况,主动优化管理架构,研究完善数据资产配置、盘点、入账、共享、授权、处置、安全等全周期管理的实施路径,建立科学的数据资产管理机制,旨在标准化数据资产管理流程,提升数据资产管理水平。

 

2.界定管理范畴,明确资产范围

梳理当前现状,分析管理难点,明确管理分工,细化工作标准要求。提出要对各类数据进行细致的分类和梳理,明确各类产权的性质、特点和权属关系。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管理范畴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确保管理范畴既不过于宽泛,也不过于狭窄,能够全面覆盖所有需要管理的产权。

针对主管部门而言,各部门需要协同合作,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

资产主管部门负责数据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发布,做好政策指导工作,细化数据资产盘点范围,部署开展清查盘点。

数据主管部门负责数据资产的整体统筹管理及数据汇总分析工作,做好数据资产的信息安全管理,以及相关数据处理或数据加工标准的制定与发布。

综合考虑各类数据的规模、用途、使用现状、服务潜力等情况,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并根据数据资产的性质,不断明确数据资产的管理目标。经调研分析得出,数据资产的范畴应该满足以下条件: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且来源清晰、合法合规;可追踪、可溯源;格式相对规范;是各单位在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持有或控制的;能够可靠计量;预期能够产生管理服务潜力或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数据资源。

3.制定工作方案,组织摸底盘点

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涵盖清晰的工作目标、任务分配、实施步骤及时间规划,以保障各项任务能够有序且高效地推进。通过深入分析数据资产管理情况,并结合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充分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设计专项数据资产摸底盘点模板,包括数据资产名称、数据种类、数据格式等20多个信息项,规范统计各部门数据结果。通过标准化核验、规范化治理等多重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4.研究核算方法,探索建卡入账

制定研究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以准确核算各类产权的价值和收益情况,明确核算的具体对象、范畴、方法及准则,以保障核算成果的精准无误与值得信赖。

在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建卡入账的方式。这包括为各类产权建立相应的产权卡片和入账记录,确保产权的权属关系、价值情况等信息能够得到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和反映。建卡入账工作可以采用电子化管理方式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建卡入账,可以更加便捷地查询和管理各类产权信息,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5.出台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系

率先编制并实施针对单位内部数据资产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与制度框架,明确从数据资产的科学配置、规范使用、共享共用、授权运营、监管监控、安全管理、更新处置的全周期管理要求,通过制度进一步促进各单位科学规划数据资产应用,充分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更好地支撑单位职责履行与事业发展,并充分利用数据资产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创新管理体制,依托数据资产全周期管理路径,细化管理要求,确保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例如:采购验收部门需加强成本管理,坚持按照“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严配置各类数据资产,从需求到合同、从采购到验收、从交付到协助的全过程管理;资产管理部门统筹数据资产管理,完善管理办法与制度,捋顺整体管理流程,逐步探索数据资产管理的新路径;财务部门负责账目管理工作,对财务规划、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等进行统筹管理;信息化部门负责整体安全管理工作,对数据的加工规范、安全存储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业务部门负责整体业务性工作,包括对数据的日常使用管理、相关制度的落地执行,同时配合其他部门开展一系列培训工作。

6.加强统筹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不断强化统一管理,重视数据安全保障,对数据从采集、加工、处理至使用的全链条实施严格的安全控制,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合规;注重制度建设与专项培训,加强数据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积极推进符合开放标准的数据资源及时开放共享,提高数据资产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服务潜力。

四、结语

构建和完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和利用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既要立足当前,扎实做好数据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又要着眼长远,积极探索数据资产管理的创新路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数据资产公共职能,发挥其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如果您有物料编码相关的问题,欢迎咨询新易物料编码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